为深化“五育并举”理念,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切实推动劳动教育与非遗文化传承深度融合,10月29日,学前教育学院精心策划并开展黑陶手工实践活动,本次活动得到哈尔滨市群众艺术馆(哈尔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大力支持,特邀省级黑陶非遗传承人李春老师亲临授课,带领同学们沉浸式体验黑陶制作的独特魅力,在动手实践中体悟劳动之美与文化之韵。

活动伊始,李春以生动详实的讲解拉开序幕。他从黑陶的历史渊源切入,细数其在中华文明长河中的文化地位—— 从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时期,匠人用双手反复揉捏、精心塑形,将黄土转化为兼具实用与美感的器皿,到当代非遗传承人坚守工坊、以劳动延续技艺脉络的创新实践,让同学们不仅理清了黑陶的发展历程,更直观感受到 “每一件黑陶都是劳动铸就的文化载体”。

随后,李春围绕揉泥、塑形、修整、烧制等制作步骤进行细致拆解,每一步都紧扣劳动教育的内核:讲解揉泥时,他强调“反复按压排气是劳动耐心的考验”;演示塑形时,他指出 “精准把控力度是劳动技能的锤炼”;提及修整与烧制,他结合实例说明 “每一次打磨、每一轮火候掌控,都是匠人对劳动品质的追求”。同时,他结合实物展示深入解读黑陶 “黑如漆、薄如纸、亮如镜” 的工艺特点,更通过历代匠人深耕技艺、以劳动守护文化的故事,阐释传统手工艺背后凝结的劳动智慧,让同学们明白 “非遗的传承,本质上是劳动精神的传承”,为大家上了一堂兼具文化深度与劳动教育意义的鲜活启蒙课。


本次非遗黑陶手工活动,既是一次生动的文化传承课,更是一堂扎实的劳动实践课。它让同学们在亲手劳作中近距离触摸非遗,不仅锤炼了动手能力与劳动技能,更深刻体会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劳动真谛,培养了精益求精的劳动精神。活动完美契合学前教育专业“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育人目标。未来,学院将持续探索“非遗+劳动教育”的融合路径,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注入更多文化底蕴与劳动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