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师资队伍  教师成长
慈兆泓:让学生喜欢我的课 让学生敬重我人格
文章来源:慈兆泓 点击数:1637 更新时间:2022-05-18

个人信息

慈兆泓,1985年生,中共党员。国际注册高级汉语教师黑龙江省普通话水平测试员东北师范大学文学硕士,毕业后执教于哈尔滨市幼儿师范学校。公开发表论文十余篇(累计下载量达四千余次),主持、参与各级课题十余项,获得国家级、省市级学会教科研成果奖十余项(一等奖六项。)近年来曾连续三年获得由北京蓝墨云大数据技术研究院颁发的“黑龙江省年度十大魅力教师”(高职高专组第一名)称号。今年11月,获准立项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这是我校在哲学社会科学项目上零的突破,我校也是本次项目申报省内唯一一家立项成功的高职类院校。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大道至简,屹立不倒。2010年参加工以来,在三尺讲台上,在哈幼专这个大家庭里,本人孜孜以求并每日成长,渐渐明了了一些简单而朴素的道理。

首先以立德树人,作为教书育人的根本。“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传道”是第一位的,教师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己任,既要做经师,更是人师。在教学中,当我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时,我发现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的这些学生,他们的“三观”正确与否,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发展,更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建设和民族的未来。大学是各种学术观点和思潮汇聚的地方,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思潮和观点很快地涌入这里,特别是西方社会中有些思潮,要么直接、要么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学生。作为教师和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回避不了的责任和义务。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在工作中践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格言,这就要求自己不断提升思政品格和修养,树立高尚的师德师范,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榜样,成为学生树立理想信念、刻苦学习、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从教以来,我努力做到把立德树人从一个全面发展的概念,转化为以德为先、能力为重、科学成才、全面发展的一天又一天、一堂又一堂课的教育教学实践,从而使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落在实处。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选择。既追求个性化的表达,也立足牢固的价值基座,既拥有独立的世界,也能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有机统一,既在前行的行囊中装满好奇与无畏,也带着坚忍不拔和求真务实奔赴前行,令人欣喜的是,当代青年在选择职业道路的过程中,赢得了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也为社会涌现更多活力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其次,以教学相长,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不竭动力。学生时代是人一生最美好的时光,长身体、长知识、长才干,他们每天都有新收获,每天都有新期待,每天都有新的成长,在教学中,我深切地感受到,教师不能跟着学生的步伐走,而是要学在前,走在前,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步伐走,这就需要自己不断以更加大的步伐提高自我,成长自我,从尊重学生的天性、需要、视角、情绪、情感出发,关注教学的本质,使学生在教学中,深度参与、自主探究、经历体验,并在其中锻炼思维,作为教师的我,则要做导演、做主持人、参与中的首席,把学生与教学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们觉得上我的课是有意思、有味道,是课课有所得的。 

我不仅努力要让学生学会所学内容,还要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从而使他们喜欢上我的课,而我的作用就是在一堂又一堂的课程中成为他们最有益的向导。岁月如流水,在教学中我收获的不是倦怠,而是我与学生的共同成长,而我的人生价值又在这样的不断实践中体现出来。时至今日,我把“上好课”作为职业生涯的不二追求,全身心投入其中,并深深地热爱着课堂和学生。

此外,以问题为导向、以科研为切入点,逐步破解所遇教育之难题。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经常有这样的体会,人对学习的厌倦常常是因为成长中的困惑,我不断问自己:教学的基本规律到底是什么?学生们到底需要怎样的课堂教学?在这样的追问和思考中,一个答案逐渐清晰显现:好课堂一定是师生共同生成的,只有在教与学的激荡中不断生成,才能使老师的教更有质量,学生的学更有效益。为此,我抓住这一关键,以教学中遇到的小问题为切入点,一段时间解决一个小问题,在此基础上日积月累,再破解一个一个大一点的问题,最终达到让学生喜欢上课,热爱课堂的目标。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我理解,作为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修行靠个人”,但更要期待“师傅”的自我突破,更应该思考怎样做到“师傅领进门”与学生的“修行靠个人”来一场美丽的邂逅,我的突破口就是创设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更乐于更自觉地去“修行”。

教师的教育经验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学生的成长进步也要一点一滴的积累。点滴的积累,是一种实践,也是一种意识。放眼人类发展的历史,将“社会的存在决定着社会意识,社会的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规律安之于个体也是如此。作为青年教师,虽然我只教了十几年书,但这十几年的教育实践告诉我,必须牢固树立不断积累的意识,戒骄戒躁、不急于求成;“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在扎扎实实的实践中,报有耐心、恒久坚持;“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从量变向质变的转化。从“跬步”到“千里”的转化,实际上就是量变和质变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的体现,想要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就需要不断重复这种转化,严格要求自己,不懈怠、不放弃,唯有通过坚持不懈地学习,点滴积累,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夯实自身的学养。

最后,以领导的鼓励、同事的帮助、学生的进步,作为不断前行的鞭策。一个人的成长进步,离不了他工作的集体。我十几年的成长让自己始终感受到了无时不在的领导的关怀,同事的激励,还有学生的进步给我注入的无穷力量。如果说这些年教学和科研上取得了一些成绩,这得益于学校给我搭建的平台,创造的条件,展示的机会,以及最重要的思想信念的引领。我的专业追求,最初只是由偶尔成功的欢愉所激发,但领导和同事们热情的帮助,使我创新、实践的潜能得到极大的释放,这种让我在体验幸福与价值中不断发现新的自我,从心理上感受到成功与欢乐,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工作。

已之所欲,当予于人。在得到领导与同事肯定和鼓励的时候,我就在想,学生又何尝不希望得到教师的欣赏和肯定!其实学生比老师更渴望得到,而他们所能得到的欣赏和肯定不就是我们老师吗?因此,当我一次次把鼓励和肯定给了学生的时候,我才深切地意识到,他们的成长进步给了我更大的职业快乐和幸福。

我们中国人念兹在兹的那些“自强不息”“自力更生”“厚德载物”“民胞物与”的箴言,事实上都是关于人文信仰的经典表达。在工作实践中,我越来越坚信,这些表达具有的终极意义会在前行者的人生中得到更为自觉的凸显。教师这个职业是平凡而崇高的。平凡,是它日复一日的重复,毫无轰轰烈烈,更没有惊天动地;崇高,是它平凡中见伟大,关乎着国家的命运,关乎着民族的未来。作为新时代的一名人民教师,胸怀国之大者,在从小老师到大先生的奋斗中,深怀“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思想,在实现个人人生价值中让学生的人生和未来更精彩,让我们的事业更兴旺更进步,我们必须自觉的把这个责任和使命担在肩上,并因此续写时代的华章。


声明:作品版权归我校方与作者所有!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责任编辑:满蛟
版权所有:哈尔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联系地址:哈尔滨市香坊区香东街9号
黑ICP备0810049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