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认证工作领导小组
今年6月2日,学校召开认证工作启动大会,广大教职工进一步凝聚共识,统一思想,各个部门与教师积极认领并承担相关认证任务。在学校认证工作领导小组的带领下,认证工作做到有序推进,在探索中不断取得新进展,同时更加明确下一步实施路径。具体情况如下:
一、工作任务
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认证工作方案》中明确下半年认证工作任务是:依据认证标准开展自评自建,按要求填报有关数据信息,梳理认证工作材料,总结专业建设成绩,剖析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改进措施。认证工作具体围绕两大方面进行:一是建立主线:学前教育专业根据外部需求制定培养目标,为支撑培养目标达成制定相应的毕业要求,设计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支撑毕业要求的达成。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之间“反向设计、正向施工”为认证的逻辑“主线”,该“主线”的核心是“毕业要求”。认证标准要求认证工作要紧紧围绕该“主线”开展。二是建立底线:要建立面向产出的内部评价机制,通过评价能证明达成情况,并建立依据评价结果进行持续改进的机制。
二、任务完成情况
(一)修订学前教育专业2021版人才培养方案,经过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审议并通过,在2021级执行。初步建立认证“主线”及“底线”。
认证工作小组向国家教育部提交认证申请报告,把近半年建设主线及底线的情况,按照要求如实提交认证平台,并于12月7日通过教育部审核。审核意见为:哈尔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本建立产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目标定位明确了服务面向、职业能力特征概述及人才定位,确定了师范生毕业后5年左右的职业发展预期,对接培养目标制定了毕业要求并进行了指标点分解,围绕毕业要求设置课程,建立了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的支撑矩阵。而且建立了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与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机制,开展了课程目标达成度与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工作。专业的自评自建工作达到师范专业认证申请受理的基本条件。
(二)具体任务完成情况及工作措施
1.学习培训,了解认证。从6月2日到年底,开展各个层面的关于认证的培训、学习10余次,校外专家与核心团队的专题研讨达8次,学前教育专业相关课程授课单位负责人、课程负责人对认证标准的理解进一步清晰,教职工认证意识进一步增强,认证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2.开展调研,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幼儿教育系针对确定培养目标开展系列调研,形成用人需求方调研、目标制定合理性调研、在校生对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评价、毕业生能力和职业成就调查等报告。根据学校办学定位,结合需求等调研,确定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生毕业五年后职业发展预期,内涵文字修订达到5次,经过专家审核并认可。本专业培养目标符合党和国家相关政策、符合学校人才培养定位,能适应黑龙江省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需求,培养目标能够体现专业办学特色。培养目标是专业认证的总纲,具有统领性作用。它的确定,为下一步开展认证工作起到定盘星作用。初步拟定校系两级《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与培养目标修订制度》。
3.根据培养目标确定毕业要求及指标点。毕业要求体现产出导向的基本理念,是整个认证的核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经过幼儿教育系及各个系部的协同合作,核心团队请教专家反复研究,确定毕业要求及指标点,前后修改6次。专业毕业要求在广度和深度上覆盖认证标准,对学生能力的分类描述,能够对专业培养目标预期的相关职业能力形成基础支撑。专家评价我校毕业要求分解指标点比较明确、合理、可衡量。初步拟定学校《认证专业毕业要求制定规则》、校系两级《关于毕业要求合理性评价和达成情况评价实施办法》等制度。
4.建立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课程与教学是整个认证的基础,对毕业要求具有重要支撑作用。首先做到规范设置课程:第一,体现全面性。遵循教师教育理念,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构建涵盖毕业生所需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各个方面。第二,体现规范性。依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及社会需求,聚焦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设置相关课程。第三,体现实践性。基于“产出导向”的认证理念,建立突出理论教学课程与实践教学课程相结合、搭建满足毕业要求和岗位结构要求的课程结构,构建全程实践育人体系。
建立起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矩阵、课程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任务支撑矩阵,课程体系覆盖毕业要求且支撑合理。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经过与国家标准的对照与分析,符合《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等国家标准;课程体系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的任务矩阵合理,每项毕业要求有关联度高的支撑课程2-3门,核心课程能够发挥强支撑作用。初步制定专业基础及专业核心课程大纲,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对应、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选择、评价围绕课程目标开展。OBE的课程教学让教师认识到,学生中心、产出导向理念是如何贯穿于从培养目标确定到课程教学实施主线的所有环节,更加明确课堂革命的宗旨是课堂教学须一切围绕学生的产出,即教学的最终结果是课程目标是否达到,学生能力是否得到提升。
初步拟定校系两级《课程体系合理性评价与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实施办法》,校级《OBE课程大纲编修指导意见》,建立起课程评价与审核机制。从试点课程上看,经过评价环节能够证明课程目标的达成。
5.初步进行实践教学的改革。制定实践教学体系与实践课程建设的制度性文件,对应毕业要求制定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大纲,能够并涵盖师德体验、教学实践、班级管理实践和教研实践等领域,对学生的实践教学评价进行改革,全面围绕学生的师德及实践能力进行评价,同时强化学生幼儿行为观察能力的专业培养特色。
6.建立课堂质量监控机制。制定了课堂教学质量监控的系列制度,初步拟定学校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实施办法,专业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结合认证工作要求,组建专业对口教学督导小组,基本实现课堂教学“质与量”的全方位把控。为了高质量完成课堂教学质量的监控工作,与其他一般高校教学督导队伍不同,我校校级督导队伍全部实现了专业对口一致。此外,幼儿教育系、早期教育系和艺术系上课教师占学校教师数量比重将近70%,授课覆盖学校绝大部分学生。为此,专门组建了“1+1”专业对口督导小组,开展手拉手结对听课,较高质量地完成了本年度的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工作。
7.建立师范生指导与服务体系。团委以学生需求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完善学校第二课堂体系建设。建立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类、读书思学与技能成长类等六大类,8学分的素质教育实践课程体系,并建立完备的评价标准及体系。学生处开展“一二一四”德育体系实施等系列工作,坚定学生理想信念,规范学生行为养成,强化学生自觉提升政治素养,为成长为“四有好老师”打好思想内涵基础。积极加强生活、学习指导,努力为学生发展提供暖心服务和引导支持。
三、存在问题
1.专业对于认证工作引领和主导工作的意识还需进一步加强,与其他部门关于专业课程研讨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内部关于认证工作的分工和工作落实还需增强。
2.本学期由于疫情原因,认证工作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还没有真正落地,工作还停留在理论层面。
3.相关系部对于认证工作的学习还没有全面铺开,仅限于试点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作的推进。
4.本学期重点放在教师维度,对于认证理念、工作开展的意义,在学生层面还没有开展。
5.在正向施工的精准落实上仍存在问题与不足,须在持续的自评自建中做好完善与优化工作。(教育部认证专家意见)。
四、下一步的做法及建议
1.按照认证标准继续推进认证工作。工作基础须进一步夯实,尤其加强教研室、教师层面的辅导、督导,加强课堂教学的建设。以双高建设为契机,围绕课程建设,加强认证专业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立项,推进三教改革和课堂革命,打通认证最后“一公里”建设。
2.加强质量监控的标准及制度建设。把认证的各个环节,用制度及标准进行规范,进入制度合理性实践和评价阶段,同时进一步修订和完善
3.进一步发挥认证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组织集体备课,开展教研室专题性研讨;定期召开系部协调会,关于课程和教学进行研究,深化课程整体性设计。通过学风建设活动开展学生层面认证理念的宣传和学习。
4.加强攻坚团队的力量。吸纳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组成攻坚团队,在学习、培训及培养力度上进一步提供保障,让积极参与认证,人人尽职尽责成为一种风尚。
5.加强幼儿教育系干部队伍建设,建立一支健全的能够保障人才培养工作的组织构架,尤其完善系部内部工作机构建设,让系部能够有效行使教学管理、质量监控等职能,充分发挥组织保障作用。加强对干部和骨干教师在重大项目工作中的历练,促进其快速成长,以适应学校事业发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