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伊始,为全面掌握教学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切实筑牢教学质量防线,早期教育理论教研室围绕“强化教学规范、提升教学实效” 核心目标,组织开展开学后教学检查工作。教研室主任王晓丹牵头负责,通过随堂听课、教学材料专项核查等方式,对教研室全体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全面督导,为新学期教学工作高质量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一)随堂听课:聚焦课堂,精准把脉教学实效
自开学第一周起,王晓丹制定详细听课计划,按照“全覆盖、无遗漏” 原则,深入各班级随堂听取教研室教师授课。听课过程中,她重点关注教师的教学目标达成度、教学方法创新性、课堂互动有效性及学生学习状态,从 “教” 与 “学” 双视角精准评估课堂教学质量。
在听取刘一明老师《婴幼儿学习与发展》课程后,她对“阶段发展特征对比表”“典型案例视频” 的教学辅助作用给予认可,提出可结合最新婴幼儿发展研究成果,补充案例库内容,增强教学时效性;观察吴佳谕老师《婴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课堂时,她指出小组合作分析案例的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建议后续可引入真实园所观察任务,推动课堂学习与实践应用深度衔接。每堂课后,王晓丹主任均与授课教师即时沟通,既肯定教学亮点,也围绕教学细节优化提出具体改进建议,助力教师精准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二)材料核查:规范流程,筑牢教学质量根基
在完成随堂听课后,王晓丹组织开展教学材料专项检查,重点核查教师的课程教案、教学大纲、课件、教学进度表、学生作业批改记录及教学反思日志等材料。检查过程中,她严格对照教学规范要求,从“完整性、规范性、针对性” 三个维度进行细致审查:
完整性:确认各课程教学材料是否齐全,教学大纲是否与人才培养方案精准对接,教学进度表是否涵盖学期所有教学内容,确保教学环节无缺失;
规范性:检查教案撰写是否包含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等核心模块,课件制作是否逻辑清晰、重点突出,作业批改是否及时、评语是否具有指导性;
针对性:关注教学材料是否结合学生学情调整,如针对大一新生的课程是否降低理论知识复杂度,针对大二学生的课程是否增加实践导向内容,确保教学内容与学生认知水平、专业发展需求相适配。
从检查结果来看,教研室多数教师教学材料准备充分、规范完整,但也发现部分教案存在教学反思不够深入、个别课件案例更新不及时等问题。王晓丹当场向相关教师反馈问题,明确整改方向与时限,要求教师以此次检查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教学材料,将规范意识贯穿教学全过程。
(三)总结反馈:凝心聚力,明确后续改进方向
教学检查工作结束后,王晓丹组织召开教研室教学检查总结会,通报整体检查情况。她强调,开学初期的教学检查是把控教学质量的“第一道关卡”,全体教师需高度重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认真落实整改措施。同时,她提出三点要求:一是持续优化课堂教学,结合学生反馈与自身教学反思,创新教学方法,提升课堂吸引力与实效性;二是细化教学材料管理,定期更新教学案例与课件内容,加强教学反思撰写,以高质量材料支撑高质量教学;三是强化教研协同,鼓励教师围绕教学难点、改进方法开展常态化交流,形成 “互学互鉴、共同提升” 的良好教研氛围。
此次开学后教学检查,不仅全面掌握了早期教育理论教研室的教学运行现状,更通过精准督导为教师教学改进指明了方向。后续,教研室将持续完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以“查” 促 “改”、以 “督” 促“优”,不断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为早期教育、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