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 以科研助推我省学前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行政办公室发布时间:2019-03-08浏览次数:288

首先,作为哈尔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一名教师、科研人员,非常感谢省教育厅和校领导给我这个机会能为我省学前教育的发展进言献策。其次,通过学习2019112日教育部基教司吕玉刚司长在北京大学基础教育论坛上发表的文章,深刻理解了“基础教育要肩负崇高的历史使命,基础教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发展,也直接关系到人民对教育是否满意,基础教育育人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能否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基础教育不仅是培养优秀创新人才,促进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奠基工程,更是形成共同民族心理和国家意识,确立共同公民价值观和建立基本政治认同核心机制的重要起点,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和提高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最重要的基础。”的内涵,国家对基础教育的地位与作用已经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新时代基础教育的显著特征是人民群众对基础教育的期盼,已经从有学上上好学的历史性转变,新时代中,基础教育中的学前教育要实现优质普惠发展,因而,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普惠学前教育的需要,势在必行。他谈到2019年基础教育面临的4大任务中,其中两项都和我们密切相关:一是实施基础教育育人质量提升的攻坚计划,二是实施扩大普惠性学前资源的攻坚计划。同时他也指出目前基础教育工作存在的难点与我们密切相关的有三个:1、高校如何更好地支持基础教育工作。包括如何形成正确的教育智囊团,加强对有关热点问题的研究以及如何加强宣传和引导。2、如何建立科学的基础教育评价体系。3、教师队伍如何建设。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哈尔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职前培养职后培训学前教育师资的主要基地,必须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一、对我省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分析:

虽然我对省内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各项数据没有精准的了解,但通过参加省级示范园评审、规范办园行为检查、省内各种学前教育活动的开展以及我对全省幼儿园教师科研素质的调查研究中也对我省学前教育发展现状有一定的认知。随着我省学前教育三期行动计划的实施,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和幼儿园数量有了大幅度增加,但仍存在一定问题:

(一)省内没有统一的网络平台,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尚未达成共享

(二)城乡之间幼儿园保教质量差异较大,示范园对其他薄弱幼儿园示范引领作用范围有限。

(三)学前教育师资队伍不稳定,地位待遇普遍偏低,流动性较大。

(四)学前教育师资队伍专业结构不合理,非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比例较大,尤其一些从小学转岗来的教师虽接受了一定专业培训,但仍然有一部分教师对小学化倾向危害认识不清,在家长的要求和幼儿园招生受限等压力下教育教学行为上仍带有小学化倾向。

(五)教师的教研、科研能力较差,没有针对本地资源优势整合幼儿园课程的能力。

(六)0-3岁儿童早期教育尚无省内统一的教育大纲或标准,公办早教中心数量少,大多民办的早教中心教育质量也良莠不齐。缺乏统一监管。

(七)教研员和视导员队伍数量少,对幼儿园的督导检查的力度还不够。

(八)虽然也有职教集团和幼儿教育集团开展培训、跟岗实践、现场观摩等活动,在发挥一定作用,但很少调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员参与活动,学前教育智囊团尚未形成。

面对这些问题和困难,我们只有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解放思想、打破原有经验、习惯做法的束缚,调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怎样才能彻底解决我省学前教育发展滞后的问题?怎样破解前进道路上的难题?我们的思想再解放,不能只是头脑风暴,更是实际行动。要以积极主动精神研究和提出改革举措,要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要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形成更浓厚更有活力的改革创新氛围,大胆探索走出新路。

二、新时代的教育发展必须运用整合观、信息观、发展观,以科研的态度、思路和方法才能全面精准地解决问题。具体实施以下举措:

(一)加大政府投入,由教育部门主抓,搭建全省统一的幼儿园教师队伍、早教教师队伍、园长队伍、保育员队伍以及幼儿园、学前教育专业院校师生、相关进修学校、科研院所人员的信息化管理中心和线上教育教学研究、科研课题研究指导等方面的综合平台,为科学研究我省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整体情况奠定基础。

1.逐步实现学前教育教师信息“一次生成、多方复用,一库管理、互认共享”

通过这个平台确定幼儿园教师队伍的大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确定配套的入职机制和管理机制,管理中心每年录入或更新教师的数量、学历、职称、学科、性别、年龄、工资待遇、流动等不同类别的信息,为优化教师编制配备、合理设置教师岗位、开展教师招聘补充、城乡调配等奠定基础。例如,有些小学改建的幼儿园或者附设在小学内的幼儿园教师专业结构问题,不能全部为转岗教师,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必须有一定配比。不然小学化倾向难以彻底改正。结合教育改革发展需求,分析、预测城乡不同层面和不同类别教师的补充需求,为合理确定教师培养规模、学历层次和学科专业结构等,为相关部门和高校制定招生计划提供可靠依据。加强教师信息管理服务。同时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职称评聘、评优评先、考核评价和项目申报等工作提供信息和管理服务,也为推进教师交流轮岗、加强教师待遇保障等提供基本依据。

2.形成省内乃至国内、国际学前教育专家专业培训课程资源库

利用教师队伍大数据,研判教师素质能力发展现状,制定全省学前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发展整体规划,完善各层次(省市区级骨干教师、新教师、转岗教师等)培养方案,支持教师精准培养,为优化教师培养课程设置、开发教师培养资源、推进教师培养模式改革、跟踪教师培养质量等提供有力支撑。建立学分银行,形成专业课程超市,增强教师研修课程的自由度。根据学分确定是否颁发继续教育证书。培训项目分层分级,达标考核都通过这个平台。构建新教师入职指导小组、专家团队和一线教师在线互动模式、进行远程理论学习与考核和认证。

3.形成学前专业高等院校与需要指导的幼儿园协作研究机制

学前专业高等院校教师不能闭门造车,应将理论紧密联系实际,要充分利用学生见实习、幼儿园教研、科研课题的全程指导活动,联系与自己研究方向一致的幼儿园开展教学改革和课题研究工作,成立骨干教师教学科研协作体、学前教育专业名师工作室、形成高校专业教师与幼儿园园长、教师的研究团队,逐步提升学前教育教师的教研能力和科研能力,把帮扶幼儿园厘清办园思想、目标,深挖当地教育资源,形成园本课程作为重点突破口,在共同研究中提升学前教育教师的教研能力和科研能力。高校学前专业教师应积极为我省学前教育发展当好智囊团。因为这样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对高校教师和幼儿园教师来说是双赢。

4.统筹示范园与帮扶园的近距离全面对接,促进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共享

目前我省示范园虽然有帮扶指导的幼儿园,但都是自己联系自愿对接的,发挥的作用极其有限。所以由省里统一划片对接,能确保教育帮扶精准到位,而且也有利于监督检查最后的效果。建立示范园游戏教学精品资源库,聘请专家指导点评,向省域范围内推广,扩大优质普惠教育资源共享。

(二)政府、教育部门制定一系列政策法规,完善学前教育教师待遇保障机制,稳定教师队伍。

关于通过生均财政拨款、专项补助等方式解决非在编教师待遇的要求,建议颁布《黑龙江省学前教育从业者的待遇和保障条例》,切实解决公办园非在编教师、农村幼儿园教师待遇偏低问题,并依法将幼儿园教职工全员纳入社保体系,为教师交纳至少三险一金(最好是五险一金)。

(三)抓好培养师资的“母机”建设,把好评聘学前教育教师的入职关。

1.按照国家师范二级认证和高水平骨干专业建设标准,构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质量监控体系,确保职前教育的科学性和高质量,按照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以成果为导向构建学前教育课程体系、培养目标。学前专业院校还要切实提高幼师教育水平,提升幼师专业素质,建立加大学校和幼儿园联合型实训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实训基地开展“双导师制”育人模式,培养幼儿园教师的各种专业素养及能力。加大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硬件建设投入,积极扩大高素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模,扩大对免费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招生规模,扩大对高等师范院校的师资引入,保障学前专业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2.将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和新毕业教师跟踪指导计划相结合,保证新教师质量和不流失。严格编制标准,规范教师配备,补齐学前教育师资。严格准入制度,提升幼儿园教师起点水平。

3.创新教师补充机制,制定《黑龙江省幼儿园教师入职、补充和退出制度》在编制不能满足需要的情况下,在大数据背景下通过采取核定编制、购买服务,设立纪检监督下的区县统一招考等多种方式解决公办园教师编制不足和农村幼儿园教师短缺问题。

(四)把住管理关。完善职务职称评审机制,激发学前教育教师专业成长动机,保障教师待遇,增强职业吸引力。

(五)精心选拔和持续培养学前专业院所专家、学者组建智囊团加快研究省《0-3岁早期教育大纲》和《幼儿园、早教中心质量评估标准》,并尽快付诸实施。

(六)依托高校、学前教育职教集团力量,壮大各地市区县教育培训机构和督导机构人员队伍,加强对学前教育的检查督导工作,严防幼儿园小学化倾向。

(七)建立政府、幼儿园、学前专业院校、家长、以及新闻媒体等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平等对话的有效机制,并取得他们积极的支持,形成一个良好的学前教育教师发展的社会支持体系

形成政府、教育部门、财政部门、法律部门、社保部门、幼儿园、学前教育教师院校、职教集团、教育研究机构、培训机构、社会媒体等多方联盟,分工明确,各司其责。按照省里统一的要求检查督导学前教育机构的工作,并采取问责制。

(八)有效建立教师队伍管理信息化的保障机制

1.强化组织保障。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教师管理信息化的组织领导,将教师管理信息化作为推进教育信息化、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完善管理制度,加强统筹协调,整合相关部门力量,建立责权明确、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各级各类学校要明确相关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做好本校教师管理信息化的组织保障工作。

2.强化经费保障。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前专业院校要加大教师管理信息化投入力度,要在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中统筹落实教师系统功能拓展、深入应用、运行维护等各项工作经费,落实人员培训等队伍建设经费,为推进教师管理信息化提供经费保障。

3.强化安全保障。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教育院校要高度重视网络与教师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按照《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完善安全制度,明确安全责任,建立管理与技术双重保障体系,确保信息安全和应用可靠。落实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和安全威胁监测预警制度,做好教师工作相关系统的等级保护、风险评估等工作。

4.强化督查落实。要将教师管理信息化列入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信息化工作督查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督查考核机制,督促各地各校将教师管理信息化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总之,我的建议可能有很多不成熟、不完善的地方,敬请领导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