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艺术学院综合教研室第一党支部开展了一节以“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为主题的党课,旨在深入学习贯彻团结奋斗精神,激励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新时代背景下,凝心聚力,共谋教育发展新篇章。本次党课由组织委员刘迪主讲。

刘迪同志讲党课
一、历史传承:团结奋斗铸就教育精神根基
党课伊始,刘迪同志通过回顾中华文明五千年来的光辉历程,强调了团结奋斗精神在民族发展中的核心地位。从“大禹治水”到“愚公移山”,从“民齐者强”到“和衷共济”,一个个典故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一心的精神特质。这种精神在教育领域同样有着深刻体现,从近代新文化运动中的思想启蒙,到西南联大在战火中的坚守,再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每一次突破都凝聚着师生、家校、社会的共同努力。
二、时代使命:团结奋斗驱动教育改革动力
面对世界百年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团结奋斗要求教育工作者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无论是“双减”政策的落地,还是新课标、职业教育提质培优、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的推进,都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支持。
三、实践路径:团结奋斗引领教育创新行动
党课重点探讨了如何将团结奋斗精神转化为教育实践的具体路径。从目标引领、机制创新、实干担当三个层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一)目标引领:强调教育应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人的全面发展设定目标,通过“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等理念,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实现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的同频共振。
(二)机制创新:提出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优化教育资源共享,通过建立“家长学校”、推行“学分银行”、组建“教育联盟”等创新举措,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封闭性,形成开放、包容、协同的教育生态系统。
(三)实干担当:鼓励教师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创新教学方法;学生主动学习、勇于探索;教育管理者科学决策、精准施策。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团结奋斗在教育实践中的生动体现和显著成效。
四、展望未来:团结奋斗共筑教育强国梦
党课最后,刘迪呼吁全体党员教师要传承团结奋斗的精神基因,凝聚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磅礴力量。

党员们在认真学习
此次党课活动不仅加深了党员教师对团结奋斗精神的理解和认识,更为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投身到教育强国的伟大实践中去,共同书写属于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壮丽篇章。




